体育运动过度疲劳的预防措施

时间:2024-04-18 06:30:02点击:0足球文化

***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训练的竞技水平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运动员为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进行高强度、大运动负荷的日常训练和竞赛。然而,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大大超过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随之而来的是能量供应总是赶不上消耗的速度,产生运动水平下降、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消极的症状。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运动性过度疲劳。

体育运动过度疲劳的预防措施

一、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运动性过度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长时间从事体育运动者长期集中于重复的、单调的、大强度的运动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不安和倦怠感,这往往更多地与身体和感知觉症状相关。然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并非单纯由生理能量的消耗所引起,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心理学机制。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较多地从生理学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机制、表现、判断方法以及产生规律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未能从心理层面上进一步探究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2.生理学机制。在运动过程中,体内的能源物质大量被消耗,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引发了过度疲劳的产生。此外,某些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堆积而又不能及时消除,对于骨骼肌和神经中枢有各种不良的影响而引起过度疲劳。

二、过度疲劳的预防和消除

疲劳的产生是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几乎无法避免的生理现象,所以运动员教练员必须采用合理的预防手段来延缓运动性过度疲劳的发生。

1.正确合理的动作。在进行练习时,每个动作的正确与否对防止过度疲劳具有很大的作用。在适宜的运动条件下,为了防止过度疲劳,可以用符合生物力学的动作结构和肌肉收缩与放松的适宜交替来加大或减少用力。

2.正确采用提高运动量的各种形式。从生理学的观点出发,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和他的任务,采用提高运动量的各种形式,如逐渐提高、波浪式提高或阶梯式提高等等。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都有它的生理依据。但是不应该采用任何一种提高运动量的方法,而是应该根据运动训练过程的进展和条件,以及它的必要性去确定采用某种形式。

3.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如果缺乏必要的力量素质,那么肌肉的收缩强度是接近极限的,这样,运动员的肌肉不但不能做到协调收缩,反而可能引起损伤。因此,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有助于提高肌肉的协调能力,从而更好地动员植物性器官和减少能量消耗。

4.经常改变训练环境。经常在不同训练环境中训练的运动员,其有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就产生了“转移”。很明显,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也就得到了改变。因而可以这样认为,在改变训练环境时,大脑中物质代谢的生理过程得到了改变。

三、小结

正确运用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身心刺激,合理掌握对运动性过度疲劳的预防措施,使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达到提高竞技水平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过度疲劳的预防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运动员和教练员需要不断地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以适应不同的训练阶段和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性过度疲劳的发生,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稳步提高。

阅读全文